浅谈高二英语阅读训练的几点尝试
长乐高级中学 英语组 张良霞
[摘要]本文探讨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首先讨论了教材的充分利用。然后探讨了利用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课题训练的情况。
[关键词]高二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三年,于学生个体而言, 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起航,扬帆,远行。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学生的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高二学年经历了文理分科,而在分科以后,高考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目标摆在眼前,高考的必备知识都是在高二打下基础,为复习提供可能性。而阅读理解题一直都是高考英语考查的重中之重并且题目分值占总分比重最大(高达约27%)。因此,能否做好阅读理解直接关系到英语成绩的高低。那么如何就高二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有效训练呢?为此,笔者做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
从教几年,见过许多老师征订多种阅读材料,让学生身经百战,试图通过题山题海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这么做的结果却是导致学生厌烦学英语,害怕学英语。原因很简单,那么多练习,别说学生,就连教师本身去完成都会感到厌烦,吃力。更何况学生,他们还面临其他科的繁重学习。因此,我为学生选择的第一份阅读材料是我们的教材。“教材是学校实施英语新课程的核心材料,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书中的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每单元课文和其他两篇阅读材料(一篇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材料和一篇泛读(Extensive reading)材料)。因为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毕竟是经过众多专家研究编辑而成,体裁全面,难易适中。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如下训练:
一).文章及段落中心句的查找。
在平时处理教材时,我会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概念:英语阅读文章的中心安排一般通过三种方法查找。1)中心一般安排在首段或末段,如module8 Unit1 阅读文章California中心就体现在第一段。2) 中心不在首尾段的,一般建议查找各段首句,再进行总结,因为各段首句往往是各段中心句。如module5 Unit2的阅读puzzles in Geography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文章中心比较明显,经过提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的文章没有较明显的中心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学生采取第三种方法:查找关键词。例如module6 unit3 阅读文章,因为是一封信,所以文中及各段并没有明确的中心句,在进行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先找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I”和“smoking”,然后再归纳总结,以划线形式出现how I started smoking and why I quit smoking(我如何开始抽烟及为何戒烟)。
二).长难句的分析。
理解复杂的句子对提高中等以及中等偏下阅读能力的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帮助。这种阅读技能的培训和掌握是需要教师充分的利用教材中阅读课文中的复杂句子来长期开展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一篇文章中出现一些长句时,往往感觉文章难以理解。相对高一课本,高二教材中的长句及难句也明显增多。这就为我们训练长句理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例如module8 unit1 California一文中,出现了十几个长句,我让学生快速阅读所找到的第一个句子,并划分出主句和从句以及主语和谓语。如:Exactly when the first people arrived in what we now know as California, no one really knows. (no one really knows 是主句, exactly when… California是know的宾语从句。what we… California是宾语从句, 作介词in的宾语。)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句话,如Of the first Spanish to go to California , the majority were religious men , whose ministry was to teach the Catholic religion to the natives .(of…California,原来的位置应该是放在the majority后做定语;whose引导的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men。)
然后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这次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如果是单句,就划分出主语和谓语,如果是复合句,就划分出主句和从句以及主句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或者是主语和谓语)。充分理解句子的争取意思不是这次阅读的最主要目的,当然,对中等以及中等偏上成绩的学生来说,这种句子成分的划分本身基本上就完成了对该句的大致理解。
三).词汇教学。
“单词学习要结合表达需要,话题范围和语境进行。简单地用中英文对照方法学习和记忆单词或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不利于对英语单词的理解,掌握与积累。”[2]在高一记忆积累了一个学年的前提下,高二应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重点掌握词的替换和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首先引导学生将词汇分成:活用词汇、理解词汇和忽略词汇,然后再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活用的词汇要根据阅读技能中不同的猜测词义的方法尽量的理解意思和如何使用,理解词汇只要根据猜测词义的方法理解在本文中的大概意思即可,忽略词汇就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例如module6 unit4 using language中有这样一个句子:“sometimes I feel that individules can have little effect on such huge…分析时,我让学生对划线部分进行了替换,have …effect on 可用affect来代替,都表示影响。平时这种替换练习做多了,在阅读划线部分提问练习中,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在词汇练习中,另一方面强调的就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Module8 unit4中overlook一词就是个活用词,为此,我给学生呈现了三个句子来解释它的不同意思。
Our backyard is overlooked by several houses。(俯瞰)
He seemed to have overlooked one important fact.(忽略)
Mother has overlooked her little son’s fault.(原谅)
二.利用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课题训练
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本中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无法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中学英语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三,中学英语教学实质上是英语语言的综合训练,大量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语言点的讲解和听、说、写操练上,阅读的训练不够。因此,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作出规定,要求学生大量的英语阅读。为此我们高二年级还进行了英语阅读课题训练。我们选择了《高中英语阅读技能》作为阅读训练教材。这套书分上下两册。每册12单元,每单元有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使用要点为:
第一部分:Understan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 为每单元提供了重点学习的阅读策略和技能。
第二部分:Getting Started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提问与问答的方式对本单元所谈话题有所了解。
第三部分:Reading 1由准备(Prepare), 阅读(Read),练习(Comprehend),讨论(Dicuss)和写作(Write)等五个部分组成。
第四部分:Reading2由准备(Prepare), 阅读(Read)和练习(Comprehend)三部分组成。
第五部分:Reviewing Your Reading。[3]
每上完一单元教材后就安排一节课外时间让学生当场独立完成第三部分(快速阅读),具体操作如下:
一).进行阅读速度记录
当学生开始开展Silent reading之后,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生计算阅读时间,而并不是简单的给学生5分钟、6分钟等阅读就算是限时阅读了;
跟学生说明规则后,宣布阅读开始,教师在黑板上每5秒钟写出一个时间,提示学生们:当他们读完课文后抬头看到的最后的一个时间就是他、她本人阅读这篇文章的时间,这样,教师就能够很轻松的帮助班级绝大部分学生计算出自己的阅读时间,然后根据文章的字数就可以计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
计算时间的方法如下
2’5” 2’10” 2’15” 2’20” 2’25” 2’30” ……6’45” 6’50” 6’55” 7’00”
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张阅读进步卡,并记录全体学生的每次阅读时间(如表二)。然后再给予特别提示:
正确率在70%或以上,争取下次适当加快阅读速度;
正确率在70%以下,下次适当的降低阅读速度;
正确率在50%以下,就要在课外阅读量、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阅读速度三个方面都要加强训练了。表一

表二

二).通过课外阅读充分了解阅读题型。
2009年福建省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简单判断和理解;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4]
教材中虽然可以进行词汇句型等技巧的训练,毕竟篇章有限,所以阅读课题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更全面的阅读题型。而我们选用的这套课外读物,每单元第一部分就是各种题型及对应解题策略。如高二上Unit 1﹠2介绍的就是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 of general texts(理解篇章结构)这两个单元关于如何理解篇章结构的解读基本上概括了高考中已经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基本结构了。对于有结构词的文章,学生是较为容易看出来的。但是,对于没有这些明显的结构词的文章,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单元的Reading 1是典型的列举和描述相结合的文章。第二单元的Reading 1是列举和描述相结合类型的文章。第二单元Reading 1中的第一段落中的最后一句:If you were in Thailand, you could. 就为接下来引出Satapol做好的铺垫。第二段落的第一句Thai entrepreneur,第三段落第一句的The-32-year-old和最后一段第一句Satapol都是指同一个人,这就是列举的写作手法。而unit3﹠6的阅读微技能都是训练词汇能力(vocabulary skill)的,一个是训练学生通过寻找替代词和替代短语来理解生词的,一个是通过构词法来分析词义的。三单元的Reading 1中出现的很多生词(第一段的average,statistics,depressed,第二段的attempt,switch off,rewarding,fulfilling等等),在训练时,我将他们进行分类,首先是对把握整篇文章有影响的生词的词义的猜测和推断,然后是按照“处理生词的三种策略(活用词汇、理解词汇和忽略词汇)”来再次和学生一起来对生词进行分类,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进一步灵活运用这个词汇处理技巧。然后再进行单元后的关于词汇技能的练习就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三.对阅读各题型常见的设问句式进行归纳
在课内教材和课外阅读的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对阅读题型常见的设问句式做了归纳:
一).主旨大意题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2. The passage mainly deals with___.
3.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
4.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二). 推 理 判 断 题(关于作者的意图、观点、态度):
1. Why did X write the passage?
2. The author writes this passage in order to ___.
3. The writer in this passage intends to ___.
4. What’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e article?
5.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 is ____.
三).词 义 猜 测 题
1.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 paragraph refers to /means _____.
2. What does … in Paragraph … stand for / mean?
3.… 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4. The expression /phrase … means ____.
5. The word …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_.[5]
这些常见句式我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意思。在讲解阅读时,我会先提问题目意思,然后再判断属于那种题型,再寻求相应的解题技巧。这么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现在就连班上英语一窍不通的同学都知道: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的意思是“下列哪一个是最好的标题?”
总之,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过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辅以课外读物,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中学教学阶段。笔者从教以来,一直都在探求一种适合本学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将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读”的技能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怎样培养出具有较高阅读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我一直在思考、探求的问题,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书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143页
[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第158页
[3]鲁子问 高中英语阅读技能 使用说明
[4]2009年福建省考试说明 第34页
[5]周剑 薛清华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http://www.cqwpzx.com/E_ReadNews.asp?NewsID=254